张家界党建网

六城同创|守护张家界人的舌尖幸福

时间:2020-08-18 15:57:42  来源:张家界日报  作者:王姣


  一饭膏粱,维系万家;柴米油盐,关系民生。

  一粒米一盘菜,牵动着千家万户,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。

  近年来,我市将创建“国家卫生城市”与创建“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”相结合,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创新工作方式方法,大力实施健康中国、食品安全战略,百姓吃得安心,舌尖上的幸福感油然而生。

“严”字当头——筑牢食品安全“防火墙”

  食品安全,是一座城市幸福感的重要源泉,考量着城市管理的水平,体现着城市管理者对市民的诚信,更是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迫切之举。

  “最严谨的标准、最严格的监管、最严厉的处罚、最严肃的问责”,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总体要求,也是张家界对群众食品安全关切的回应,更是全市上下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“严要求”。

  “食品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,以最严要求、最全面覆盖,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机制,才能真正筑牢食品安全的‘防火墙’”。为此,我市不断强化食品安全顶层设计,编制了“十三五”食品药品安全规划、印发《张家界市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出台《关于落实党政同责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实施意见》,成立市、区县食品安全委员会,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规则、建立了联席会议、风险交流和信息共享等基本制度,健全了食品安全全程监管工作机制。

  在此基础上,我市相继出台《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食品安全工作责任清单》、贯彻落实中发〔2019〕17号和湘发〔2019〕17号文件重点工作分工、食品安全放心工程“十二大攻坚行动”重点任务分工、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重点任务分工,出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协作制度、食品摊贩管理实施细则、食品生产经营“一票通”实施意见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控制和生产企业检验室建设指导意见。还出台考核奖惩、责任追究、有奖举报等相关制度,把食品和生活饮用水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内容。

  一系列制度措施的出台和实施,为食品安全加上一道又一道“防火墙”,也逐步构建了“从农田到餐桌”全程无缝隙的监管格局。

“安”字兜底——捏住问题整治 “七寸”

  国以民为本,民以食为天,食以安为先。要兜住“安”这个底线,就必须捏准问题和短板,扣住问题整治这个“七寸”。

  “扫街式”排查是发现问题的“好办法”。2019年,由100人组成的10个工作组对永定、武陵源城区创卫工作进行“扫街式”问题排查,近6000个食品安全领域存在的问题被发现并交办。2020年, 183名干部职工分成12个督导组,每组包干督导1个有创卫任务的街道,每周督导1次,结合创卫量化评价表制订了各类督查表格,做到督导检查标准化、痕迹化、表格化。至7月23日,已督导725家次,交办问题1975个,1800多个问题得到整改。

  发现问题是第一步,整改与治理才是真正的“七寸”。

  聚焦检验检测能力不足,我市投入6000多万元建成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实验室,引进双博士后1名、研究生2名,检验资质达到977个(食品及与食品有关的检验资质达到777个),批准的检验方法近2000个,检验领域达到10个,跃居全省市州前列。同时,投入380万元建成9个食用农产品安全快速检测实验室,对入市食用农产品开展每日快检。

  聚焦无证生产经营,市城区关停整顿无证生产食品经营单位,拆除餐饮单位“门前灶”,取缔流动摊贩;约谈美团外卖、大众点评和饿了么等网络餐饮服务平台,对无证涉网单位实行强制下线处理,持证率由2017年的50%提升到98%以上,无证经营现象得到彻底扭转。

  聚力开展护源、护苗、护老行动,建设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、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、“三品”认证企业136家;校门口100米范围内食品摊贩基本消除,校园及周边食品经营持证率达到98%,学校食品安全信息公示率、索证索票和台账建立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;开展多轮次、大规模护老行动科普宣传,办成国家总局、公安部表彰案件1起,案值1.3亿元。

“好”字见效——提升 “舌尖上”的幸福

  八月的周末,与母亲走进闹市的一间超市,陪她在摆放整齐、颜色鲜艳的各类蔬菜货架间穿梭,没有难闻的气味,没有碍眼的脏乱,伴着充满烟火气的“喧嚣”,好像打开了周末的另一种方式。

  超市的惊喜“改变”,源于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持续发力。

 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大背景下,我市坚持示范引领、阶梯创建,强力推进“国家放心肉菜示范超市”创建。目前,全市已成功创建了2家国家级、2家省级、2家市级“放心肉菜”示范超市,官黎路、天子路健康饮食示范街区基本建成。

  百姓眼中看到的好变化,耳朵里听到的好消息,生活中得到的好实惠,心中期盼的好未来,就是食品安全工作最大的成效。

  2822家小餐饮店全面整治,门前灶全部改建为侧厨侧厅、后厨前厅,门店面貌焕然一新;环境卫生、食品储存、食品加工制作、原料采购、餐具清洗消毒、人员管理等符合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》要求,量化分级率100%……这是群众看到的“好变化”。

  在全省率先出台《禁止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》并启动小作坊许可工作,印发《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卫生控制指导性意见》,指导小作坊整改达标;分步推进重点品种整规,33家米粉、湿面小作坊全面淘汰,实现了企业化生产;市城区非发酵性豆制品小作坊全部实现“坊转企”;全面开展白酒生产经营者普查登记,逐一建立监管档案,实施全覆盖监督检查……这是群众听到的“好消息”。

  1709张食品经营许可证,965张小餐饮经营许可证,2624块食品安全监管公示牌,6310个个人健康证,整改涉及“三防”问题5605个、涉及环境卫生问题3452个……这让群众能得“好实惠”。

  “互联网+明厨亮灶”工作正在推进并将逐步实现智慧监管,武陵源核心景区已完成平台建设和72家餐饮单位安装,市级平台正在建设中……这令群众期盼“好未来”。